学 分:2
实验学时:32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是在水产动物疾病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习,属于实践应用型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开设前的先行课程包括:水产微生物学(理论及实验)、组织胚胎学(理论及实验)、动物生物学(理论及实验)、生态学(理论及实验)、水化学(理论及实验)、鱼类学(理论及实验)、鱼类生理学(理论及实验)、水产养殖学(理论及实验)。
教学目标:
1.主要进行水产动物疾病学相关实验技能的培训提升,实验分析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健康水产养殖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
3.通过实验教学巩固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基本要求
1.必须在实验前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作好实验指导的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2.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态度严肃认真,亲手操作,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掌握各种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
3.独立思考,分析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细致准确地完成实验报告。报告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对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三、主要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开展教学活动。
四、实验授课内容
项目一 水产动物疾病临床诊断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常见鱼病临床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摘要】
(1)问诊;
(2)水质监测;
(3)患病鱼临床症状检测。
【实验基本要求】
(1)掌握水产动物临床检测的内容和顺序;
(2)了解一些疾病的特征性病变。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白瓷盘、温度计、塞氏透明度盘、超净工作台等。
项目二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常见细菌性病原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实验内容摘要】
(1)患病鱼内脏器官组织细菌分离;
(2)细菌纯化;
(3)细菌的鉴定(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
【实验基本要求】
(1)明确细菌性病原的分离步骤;
(2)掌握细菌性病原的鉴定方法;
(3)了解患病鱼的发病特征。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白瓷盘、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PCR仪、电泳仪、离心机等。
项目三 病原菌的药物敏感实验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临床病原微生物的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的方法。
【实验内容摘要】
(1)将细菌进行培养后涂布于培养基上;
(2)贴上药敏纸片;
(3)恒温培养箱培养后测定抑菌圈大小。
【实验基本要求】
(1)掌握纸片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不同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范围。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
项目四 寄生虫性病原的检测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和识别常见水产动物寄生虫种类和诊断方法。
【实验内容摘要】
(1)剖检患病鱼;
(2)采集鳃组织或者体表粘液进行压片观察;
(3)采集血液进行血涂片制作和显微镜观察。
【实验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常见水产动物疾病寄生虫种类
(2)掌握血涂片和压片的制作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等。
项目五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和常见病理组织结构形态。
【实验内容摘要】
(1)取材;
(2)固定;
(3)脱水;
(4)透明;
(5)包埋;
(6)切片;
(7)HE染色及观察。
【实验基本要求】
(1)掌握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和制备方法;
(2)区别常见几种病理变化形态。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显微镜、切片机、包埋机、恒温培养箱等。
项目六 病毒性疾病的PCR检测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目的】
学习RT-PCR 检测病毒的方法。
【实验内容摘要】
(1)组织病毒RNA和DNA的提取;
(2)RNA病毒cDNA的合成;
(3)PCR扩增;
(4)电泳分析。
【实验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病毒的PCR检测方法;
(2)掌握RNA提取及cDNA反转录方法;
(3)掌握组织DNA提取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型号】
PCR仪、电泳仪、离心机等。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形式:闭卷
六、主要参考资料
1、《水产动物疾病实验指导》,邹文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