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大纲
    来源:   编辑:王芳   查看: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鱼类遗传育种学

课程代码:ZH164002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先修课程:鱼类学水产养殖概论

选用教材:赵金良主编. 鱼类育种学(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主要参考书目:

楼允东主编. 鱼类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楼允东主编. 鱼类育种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桂建芳,周莉,殷战主编. 水产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鱼类遗传育种学》是研究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课程系统地介绍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性别控制育种、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杂交和转基因鱼构建等育种的具体实施方法。

《鱼类遗传育种学》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理念为指导理念,以遗传育种原理为基础,围绕以德育人思政元素,展开生动真实的案例+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水产养殖生物育种的基本过程;在了解当前水产生物育种的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课程目标

3.1目标设置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 正确理解和掌握水产生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水产育种现状,掌握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毕业要求2专业知识

2. 基于鱼类遗传育种理论学习和研究,了解重点水产养殖物种的育种特点,掌握水产新品种培育的基本流程,初步具备设计育种方案和育种技术路线的能力【毕业要求3职业能力

3. 通过掌握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品种资源保存以及品种提纯与复壮的方法,具备开展鱼类育种组织与管理的能力。【毕业要求4职业素养

4.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综合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高效、可行的新品系、新品种的技术路线,从而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毕业要求5创新创业能力

5. 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应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毕业要求5创新创业能力

思政教育目标

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及时了解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国家种业方面的科技战略需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命感和责任心。

3.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3.2.1 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权重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0.6

2.专业知识(H)

2.2学科知识】了解国内外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课程的相关名词术语与基本概念,遗传育种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课程目标2

0.1

3.职业能力(L)

3.3研究能力了解重点水产养殖物种的育种特点,掌握水产新品种培育的基本流程,初步具备设计育种方案和育种技术路线的能力

课程目标3

0.1

4.职业素养(L)

4.2职业技能】通过掌握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品种资源保存以及品种提纯与复壮的方法,具备开展鱼类育种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育种问题

课程目标4

0.1

5.创新创业能力(L)

5.1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得开展分析、推理、评价的体验能够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5

0.1

5.创新创业能力(L)

5.2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应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

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矩阵关系图

名称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创新创业能力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鱼类遗传育种学


H




L


L


L

L

课程目标1


H










课程目标2






L






课程目标3








L




课程目标4










L


课程目标5











L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鱼类遗传育种学主要介绍水产动物育种相关的名称术语和基本概念,水产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程内容与生产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将教学内容通俗化和易懂化,以鱼类新品种培育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生物学现象为导向,展开生动真实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实操反推理论以及提高自身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

2.理论教学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框架

教学要求

教学重难点

课程思政

教学方式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模块

章节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入门

绪论

育种学及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育种学的相关概念及品种的分类,育种目标和方法,我国鱼类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正确认识育种学及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掌握相关概念如品种、品系、良种、原种及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品种的分类;了解育种的具体目标、育种方法、研究现状等。

水产育种学的任务,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的方法

通过案例介绍,激发学生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的学习兴趣。

讲授为主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育种理论与方法

引种与驯化

引种与驯化的内容及其意义,鱼类引种与驯化的概况,引种与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认识引种与驯化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影响引种的因素,掌握常见引种类型的一般规律,认识引种驯化成功的预测标准;掌握驯化的基本类型,理解移植(增殖)驯化过程的分期,了解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认识引种与驯化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常见引种类型的一般规律。

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分析,培养学生熟悉育种基本流程。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选择方法,选择育种的方法,鱼类选择育种的实例

重点掌握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质量性状的选择育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参数如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压力、选择效应、现实遗传力、相关系数、直线回归系数,选择育种的方法如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同胞选择、后裔测定、家系内选择、复合选择、间接选择,对选择育种的应用作一般了解。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选择育种的遗传基础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汇报,培养学生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方法,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杂交亲本选择,杂交种的鉴定和观察,杂交育种的步骤,杂交育种的应用,远缘杂交及特点。

重点掌握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分类包括简单育成杂交、级进杂交、改良杂交、综合育成杂交、经济杂交、杂种优势、近亲繁殖,杂交育种的三大步骤包括杂交创新、自繁定型、扩群提高,远缘杂交的特点,对选择杂交亲本的原则、杂交育种的应用、鲤鱼不同品种或品系的杂交、鱼类贝虾类远缘杂交等做一般性了解。掌握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认识自交和回交的异同,了解纯系学说,认识杂种优势理论和表现特点,了解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自交和回交的遗传学效应,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

自交和回交的遗传学效应,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汇报,培养学生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诱变育种

辐射育种的概念,辐射处理的方法,电离辐射的一般规律,辐射育种的特点,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

了解辐射诱变育种的概念;了解化学诱变育种的概念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诱变育种的方法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汇报,培养学生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多倍体育种

鱼类多倍体与多倍体育种,多倍体的种类,多倍体产生的机制,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的简史,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方法,鉴定多倍体鱼类的方法,多倍体鱼类的生长与发育,多倍体鱼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掌握基本概念如多倍体、多倍体育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掌握多倍体产生的机制,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方法,多倍体的鉴定方法如染色体计数法或组型分析、DNA含量测定、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析、形态学检查等,对多倍体的应用作一般性了解。

多倍体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多倍体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汇报,培养学生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6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雌核发育育种

鱼类的天然雌核发育,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发,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性别,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与发育,雌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重点掌握单倍体、单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等基本概念,掌握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发的原理及方法,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雌核发育的应用,雄核发育的诱导方法,雄核发育的应用等内容作一般了解。

雌核发育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雌核发育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汇报,培养学生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6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性别控制技术

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鱼类的性别,鱼类的性反转,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及应用,鱼类性别控制研究的战略思想与研究重点

重点掌握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方法。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鱼类的性别分类等内容作一般了解。要求学生掌握性染色体的概念及其性别决定类型,了解激素和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及遗传规律,了解鱼类的性别控制育种技术。

性染色体类型及性别决定特点,隐性伴性遗传现象及特点,“三系配套”生理遗传学技术。

性染色体类型及性别决定特点,隐性伴性遗传现象及特点,“三系配套”生理遗传学技术。

通过案例讲解和文献汇报,培养学生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的能力。

讲授为主

课堂讨论

6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五、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权重

课程目标1

鱼类育种学的概念,品种、品系、良种、原种及品种的概念引种与驯化的概念和作用引种条件;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压力、选择效应、现实遗传力、相关系数、直线回归系数,选择育种的方法如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同胞选择、后裔测定、家系内选择、复合选择、间接选择;杂交育种的原理,杂交育种的分类,纯系学说;辐射育种的概念,电离辐射的一般规律,辐射育种的特点,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多倍体、多倍体育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等概念,多倍体产生的机制,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方法;动物受精类型,单倍体、单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等概念,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特点、形成机制和细胞学原理,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发的原理;鱼类性别决定,性染色体的概念及其性别决定类型,性别分化,激素和环境条件对性别分化的影响,伴性遗传的概念及遗传规律,三系配套技术原理。

1.期末考核

2.课堂表现

3.平时作业

0.6

课程目标2

引种的影响因素,质量性状的选择育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影响因素;辐射处理的方法,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方法;鱼类性别控制方法。

1.期末考核

2.平时作业

3.课堂表现

0.1

课程目标3

驯化的基本类型,杂交育种的方法,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杂杂交种的鉴定和观察,杂交育种的应用,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鱼类性别研究重点。

1.期末考核

2.平时作业

3.课堂表现

0.1

课程目标4

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交亲本选择,杂交育种的步骤,雌核发育的应用,多倍体的鉴定方法如染色体计数法或组型分析、DNA含量测定、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析、形态学检查等,雌核发育鱼的生长和发育。

1.期末考核

2.平时作业

3.课堂表现

0.1

课程目标5

育种目标和方法,引种的作用和意义,选择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的应用,远缘杂交的特点,雌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多倍体鱼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鱼类的性反转,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

1.期末考核

2.平时作业

3.课堂表现

0.1

六、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比例为4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各种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例与细则见下表。

6.1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比例

考核/评价细则



课堂表现

20%

评价标准:根据出勤情况、听课情况、发言情况、文献汇报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

20%

设置平时作业4次,全批全改,按照平时作业评价标准进行百分制评分,取平均数作平时作业成绩


期末考试

60%

严格按照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


综合成绩

100%

过程考核(40%)+期末考试(60%)




6.2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1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90-100分。

2.平时作业

书写工整,方法正确,过程详细,准确率达到90%及以上。

3.课堂表现

能认真完成阅读、讨论等各项任务,发言有见解,思维清晰。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80-89分。

2.平时作业

书写工整,方法正确,过程详细,准确率达到80%及以上。

3.课堂表现

能积极参与课上与课下的讨论,发言有一定的质量。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70-79分。

2.平时作业

书写工整,方法正确,过程详细,准确率达到70%及以上。

3.课堂表现

参与课堂讨论比较主动。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69分。

2.平时作业

作业书写不规范,方法正确,过程省略,结果错误。

3.课堂表现

能完成课堂讨论,但比较被动。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分以下。

2.平时作业

作业书写潦草,方法不正确,过程省略,或抄袭。

3.课堂表现

课堂讨论参与度低。








课程目标2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90-100分。

2.平时作业

能将本门课程知识建立内部联系,融汇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课堂表现

能提出与知识间联系有关的问题;能积极回答并参与跟知识间联系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质量高。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80-89分。

2.平时作业

能将本门课程知识建立内部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3.课堂表现

能积极回答并参与跟知识间联系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质量较高。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70-79分。

2.平时作业

能将本门课程知识建立一定的内部联系,形成不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间的关系分析不全面、不深入。

3.课堂表现

能回答并参与跟知识间联系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有一定质量。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69分。

2.平时作业

所学知识零散,只能在个别知识间建立。

3.课堂表现

能参与跟知识间联系相关问题的讨论。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分以下。

2.平时作业

所学知识零散,不能在学科内部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3.课堂表现

课堂讨论度低。


课程目标3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90-100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全面准确分析生产、生活以及科研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课堂表现

能提出现实生活中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问题;也能积极回答并参与跟知识运用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质量高。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80-8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较全面地分析生产、生活以及科研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课堂表现

能积极回答并参与跟知识运用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质量较高。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70-7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对生产、生活以及科研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3.课堂表现

能回答并参与跟知识间联系相关问题的讨论;发言有一定质量。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69分。

2.平时作业

知道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与某些社会生活实践相关,但不能阐明其机理,也不能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课堂表现

能参与跟知识间联系相关问题的讨论。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分以下。

2.平时作业

不能将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3.课堂表现

课堂讨论度低。


课程目标4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90-100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质疑和评价,逻辑性强,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3.课堂表现

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充分的论证;能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并提出独到的看法。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80-8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质疑和评价,逻辑性较强,论证较充分;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作出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3.课堂表现

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一定的论证;能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70-7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识,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问题,提出质疑和评价,并能进行一定的论证;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作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设计方案。

3.课堂表现

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提出质疑,但不能有效论证以维护自己的观点;能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6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知识,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问题,提出质疑,但不能说明理由;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提出一定的设计方案,但方案的合理性不足。

3.课堂表现

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有质疑,但不能有效表达。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分以下。

2.平时作业

不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的相关问题提出质疑;不能作出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设计方案,或提出的方案不合理。

3.课堂表现

课堂讨论度低。


课程目标5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90-100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原理和方法,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产业需求,作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3.课堂表现

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充分的论证;能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并提出独到的看法。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80-8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原理和方法,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产业需求,作出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3.课堂表现

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一定的论证;能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70-7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原理和方法,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产业需求,作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设计方案。

3.课堂表现

能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提出质疑,但不能有效论证以维护自己的观点;能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69分。

2.平时作业

能运用鱼类遗传育种学原理和方法,对与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产业需求,提出一定的设计方案,但方案的合理性不足。

3.课堂表现

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问题有质疑,但不能有效表达。






1.期末考试

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成绩在60分以下。

2.平时作业

不能针对鱼类遗传育种学相关的产业需求,作出设计方案,或提出的方案不合理。

3.课堂表现

课堂讨论度低。


、其它说明

7.1 课程资源

自建线上课程资源

学银在线,鱼类遗传育种学,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

1

绪论

(1)鱼类育种学研究内容(视频,时长10:08)

(2)鱼类育种目标与研究概况(视频,时长9:43)

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视频,时长9:45

4)练习题

2


鱼类的选择育种


(1)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视频,时长9:45

2)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视频,时长12:04

3)鱼类选育实例(视频,时长12:43

4)练习题

3

鱼类的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视频,时长11:10

2)杂种优势的利用(视频,时长8:14

3)鲤鱼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杂交(视频,时长10:13

4)鱼类的远缘杂交(视频,时长8:23

5)鱼类远缘杂交育种实例(视频,时长6:57

6)练习题

4

鱼类的多倍体育种

(1)多倍体相关概念及种类(视频,时长9:18

2)多倍体产生的机制

3)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概况(视频,时长6:19

4)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方法(视频,时长10:06

5)鉴定鱼类多倍体的方法(视频,时长9:00

6)多倍体的应用及鱼类多倍体育种实例(视频,时长6:35

7)练习题

5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育种

(1)鱼类的天然雌核发育(视频,时长8:48

2)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视频,时长10:42

3)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视频,时长9:17

4)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性别、生长和发育(视频,时长7:20

5)雌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视频,时长10:51

6)练习题

6

鱼类的性别控制育种


(1)研究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视频,时长5:53

2)鱼类的性别决定与性分化(视频,时长8:25

3)鱼类性别的控制方法(视频,时长10:27

4)鱼类性别控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视频,时长7:23

5)练习题

7

鱼类的转基因育种

(1)转基因技术概述(视频,时长7:54

2)转基因鱼的构建方法及应用(视频,时长8:31

3)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及应用

4)练习题

8

引种与驯化

(1)引种(视频,时长12:44

2)水生生物的驯化(视频,时长11:09

3)练习题

(二)引用线上教学资源

中国大学MOOC:鱼类遗传育种学华中农业大学  org/course/HZAU-1206643803

7.2 其他:

1.课程负责人邹远超

2.课程团队成员王永明、李锐、胡鹏

3.制定依据: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4.执行对象:从2022级学生开始执行

检查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2023430


附件:《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细则


 


附件:

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细则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依据

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内江师范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1、《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力度的赋值

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的赋值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创新创业能力

2.2

赋值

3.3

赋值

4.2

赋值

5.1

赋值

5.2

赋值

课程目标1

H*

6









课程目标2



L

1







课程目标3





L

1





课程目标4







L

1



课程目标5









L

1












注:

(1)根据《内江师范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办法》,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力度有高(H)、中(M)、低(L)之分,为了便于操作,赋值H=6,M=3,L=1。

(2)本门课程有5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2.2的支撑力度是H,赋值6;课程目标2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3.3的支撑力度是L,赋值1;课程目标3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4.2的支撑力度是L,赋值1;课程目标4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5.1的支撑力度是L,赋值1;课程目标5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5.2的支撑力度是L,赋值1

2、《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的权重

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的权重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权值        

0.6

0.1

0.1

0.1

0.1

注:

(1)根据第i个课程目标分值的计算公式,得课程目标1的分值为;课程目标2的分值为;课程目标3的分值为;课程目标4的分值为;课程目标5的分值为

(2)根据第i个课程目标权重的计算公式    ,得课程目标1的权重值为;课程目标2的权重值为;课程目标3的权重值为1,课程目标4的权重值为1;课程目标5的分值为1

3、《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各个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考核成绩分析法”,取教学班级为样本,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每个课程目标都有支撑该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鱼类遗传育种学5个课程目标,假设支撑第    个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试卷考核总分为    ,抽取的样本学生该部分的试卷考核平均分数为        是该课程支撑第    个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考核的平均得分(形成性考核一般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章节测试等),支撑第    个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考核总分为        是期末试卷考核占总考核的比例(),那么,第    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若某个    ,即期末考核试卷中无支撑该课程目标的内容,则    

4、《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整体目标达成度的确定

本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由该课程的所有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整体目标达成度为

+

5、《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

参照《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内师院发【2017】93 号)第十一章第五十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内容且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之规定,《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达成度评价标准设定为“达到0.6为评价合格”。

三、持续改进

1、《鱼类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根据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在2020级鱼类遗传育种学课程大纲的基础上主要发生的变动如下:重新撰写了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课程思政等进行了整合等。

2、持续改进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办法

根据学生和教学指导委员的反馈、课程考核(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的达成情况,对教学中待优化待加强之处进行改进,优化调整了课程目标、调整了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实现持续改进。


水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101102000071号 | 蜀ICP备05006381号-1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1124号 邮编: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