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水生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内江师范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志勇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张志勇/13981442929
所在学校名称:内江师范学院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武进/18108188649
2021年12月19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2021年度,内江师范学院水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2017-2020级3个专业898名本科生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年度开设实验项目377个,独立开设实验课程35门,共计88783人学时。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按照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校教务处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心各实验室完成了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动物生物学、养殖水化学、渔业资源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对生物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实验技能的培训,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和了解,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2021年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竞赛获奖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0项。2021年11月,我中心选派的“知渔科技-国内首创智能便携式鱼类精卵储存箱”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实现本中心“互联网+”竞赛国奖突破。以另一个选派项目“渔夫乐.高产优质白乌鱼,助力乡村振兴”在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两个国家级竞赛奖励的成果来之不易,是中心人才培养成效的综合体现。此外,还获得了十余项省级竞赛奖励:2021年6月,我中心选派的4支队伍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得奖励,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1年11月,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在四川省本科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2021年11月,中心选派队伍参加第七届“德康杯”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2021年12月,中心选派的3支队伍在“建行杯”第七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
2.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效果显著。中心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校级14项;学生为第一、第二作者的核心论文7篇,SCI收录 2篇;学生为专利发明第一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本年度示范中心固定人员34人,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数34人,其中正高级12人,副高级15人,中级7人,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实验中心师资队伍中年龄50岁以上7人,35-50岁21人,35岁以下3人,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有利于实验中心的长期发展,是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本年度示范中心在队伍建设方面的举措有:
人才的引进与培养。2021年度引进博士4人(其中外籍博士2人),送培博士2人,博士后2人,柔性引进领军人才1名,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得到提升。新申报教授1名,副教授3名。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本年度示范中心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通过实验老师之间的交流及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探讨,提高了实验指导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此外,示范中心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教材、专业建设、师范认证等各级各类培训100余人次,到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宜宾学院等兄弟院校交流学习。
这些队伍建设的措施,给实验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实验内容,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达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年度,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金课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水产养殖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出版教材1部,专著2部;新编写教材4部,专著1部;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各1个;教师参加校级课程思政比赛获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组织10名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大赛;走访用人单位,召集成都、绵阳、安岳等地校友,成功召开优秀校友论坛;完成师范认证申请及前期准备工作。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本年度获批纵横向项目90余项,累计外来经费到帐875.75万元。本年度省级项目立项4项,市级1项。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实现成果转化2项;承办学术会议2次;申报四川省科技成果奖1项,开展技术服务40余次,培训200余人次;学院获内江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三)平台建设
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增水产生物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校企联动平台1个。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本年度创建了示范中心官方网站,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介绍中心概况、实验教学基本信息、师资队伍信息、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环境、仪器设备、建设成果等,并提供实验室准入和操作相关资源下载链接。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示范中心仪器的对外开放,可通过填写实验室使用申请表使用中心仪器设备,并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建设工作。此外,示范中心对实验教师和学生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了安全教学零事故。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本年度示范中心在对外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方面的情况如下:
1、组织培训本科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四川省本科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与国内高水平院校广泛交流。
2、2021年示范中心组织了3次科普活动:(1)2021年4月15日,示范中心在第八教学楼416召开“4·15守护生物安全,共建生态文明”宣讲会。此次宣讲会主要围绕着生物安全的主题展开,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生物安全的含义及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爱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安全意识。(2)2021年5月17日,中心在第八教学楼316室为内江一中七年级第一批次的百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研学课程。该课程以《“水中花卉”——金鱼的故事》为题,将“国粹”-金鱼作为切入点,通过金鱼文化、形态特征、变异性状、品种分类四个方面,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3)2021年10月18-19日,开展第二届内江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
3、2019年10月31日在学校多功能厅举行校友论坛。来自成都树德中学、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内江六中、内江一中等十余所中学的优秀校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利用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此次校友论坛的举办加强了学院与校友的联系,拓展了技能培养路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推动专业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无。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无。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2021年5月,内江市高新区资助建设水产生物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校-企联动平台”建设,资助金额265万元,显著提升了中心装备水平。
2021年6月,经四川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中心被批准立项为2020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以及兄弟院校实验中心的建设成果,我们的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不健全,部分实验教学教材待出版,这些是需要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面。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国家、省、校级实验中心的建设,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定期到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视察,指导工作,每年春秋季两学期督导检查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同时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针对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年度发展思路。实验教学教材出版方面,需新增1-2部教材。实验室改造方面,新校区搬迁在即,计划在新校区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硬件条件。经费投入制度化方面,正在与学校的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商讨相关事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表1-1 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水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江师范学院)
|
所在学校名称
|
内江师范学院
|
主管部门名称
|
四川省教育厅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abtdc.njtc.edu.cn/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705号
|
邮政编码
|
641110
|
固定资产情况
|
建筑面积
|
1500m2
|
设备总值
|
1200万元
|
设备台数
|
1100台
|
经费投入情况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
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94.8067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均须填写全称。
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张志勇
|
男
|
教授
|
示范中心主任
|
管理
|
博士
|
|
2
|
邹远超
|
女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博士
|
|
3
|
黄作喜
|
男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硕士
|
|
4
|
谢碧文
|
女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博士
|
|
5
|
张楠
|
男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博士
|
|
6
|
李斌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7
|
陶敏
|
女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8
|
岳兴建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9
|
覃川杰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0
|
李华涛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1
|
袁万安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2
|
陈文年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3
|
陈发军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4
|
黄泽金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5
|
熊小琴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6
|
王永明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7
|
李锐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8
|
王均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9
|
贺扬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0
|
李燕平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1
|
黎勇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22
|
王辉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23
|
肖小君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其他
|
技术
|
硕士
|
|
24
|
李兴霞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其他
|
技术
|
硕士
|
|
25
|
史晋绒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26
|
李武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7
|
曹秀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8
|
胡鹏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9
|
陈世喜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30
|
史庆超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31
|
吕云云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32
|
付伟丽
|
女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33
|
彭慧娟
|
女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34
|
徐丹丹
|
女
|
讲师
|
其他
|
技术
|
硕士
|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 (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
|
|
|
|
|
|
|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杜军
|
男
|
研究员
|
中国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2
|
吴宗文
|
男
|
研究员
|
中国
|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3
|
吴俊
|
男
|
研究员
|
中国
|
内江农科院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4
|
段辛斌
|
男
|
研究员
|
中国
|
长江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5
|
张璐
|
男
|
研究员
|
中国
|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6
|
魏文燕
|
女
|
正高级农业师
|
中国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7
|
唐绍林
|
男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
|
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8
|
龚全
|
男
|
副研究员
|
中国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9
|
李洪琴
|
女
|
高级畜牧师
|
中国
|
新希望六和集团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10
|
可小丽
|
女
|
副研究员
|
中国
|
珠江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11
|
周建成
|
男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
|
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12
|
高启平
|
女
|
高级畜牧师
|
中国
|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13
|
黄凌远
|
男
|
高级兽医师
|
中国
|
四川农业大学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14
|
胡重江
|
男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
|
重庆水产研究所
|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
2021-2024
|
15
|
梁勤朗
|
男
|
高级农艺师
|
中国
|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16
|
刘绍春
|
男
|
农艺师
|
中国
|
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行业企业人员
|
2021-2024
|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杨在君
|
男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西华师范大学
|
校外专家
|
1
|
2
|
农向
|
男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乐山师范学院
|
校外专家
|
1
|
3
|
陈希文
|
男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绵阳师范学院
|
校外专家
|
1
|
4
|
朱文优
|
男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宜宾学院
|
校外专家
|
1
|
5
|
李斌
|
男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内江师范学院
|
校内专家
|
1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专业名称
|
年级
|
1
|
水产养殖学
|
2017
|
79
|
2528
|
2
|
生物科学
|
2017
|
72
|
1152
|
3
|
生物技术
|
2017
|
81
|
5932
|
4
|
水产养殖学
|
2018
|
75
|
13575
|
5
|
生物科学
|
2018
|
90
|
3240
|
6
|
生物技术
|
2018
|
75
|
34050
|
7
|
水产养殖学
|
2019
|
72
|
3888
|
8
|
生物科学
|
2019
|
98
|
3528
|
9
|
生物技术
|
2019
|
74
|
8806
|
10
|
水产养殖学
|
2020
|
78
|
7176
|
11
|
生物科学
|
2020
|
57
|
3780
|
12
|
生物技术
|
2020
|
47
|
1128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500个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377个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35门
|
实验教材总数
|
4种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0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
10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7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3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
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
(万元)
|
类别
|
1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
川教函〔2021〕493 号
|
王辉
|
肖小君、黄作喜、林忠全
|
2021
|
2
|
a
|
2
|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水族动物养殖与鉴赏
|
川教函〔2021〕493 号
|
王永明
|
谢碧文、李锐、王均、史晋绒
|
2021
|
2
|
a
|
3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生物化学
|
川教函〔2021〕493 号
|
张志勇
|
付伟丽、彭慧娟、胡婷婷
|
2021
|
2
|
a
|
4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水族动物养殖与鉴赏
|
川教函[2020]620
|
王永明
|
谢碧文、李锐、王均、史晋绒
|
2021
|
2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