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水生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内江师范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志勇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张志勇/13981442929
所在学校名称:内江师范学院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武进/18108188649
2022年12月27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2022年度,内江师范学院水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2018-2021级3个专业886名本科生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年度开设实验项目206个,独立开设实验课程30门,共计126871人时数。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按照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校教务处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心各实验室完成了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动物生物学、养殖水化学、渔业资源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实验教学与实践活动,对生物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实验技能的培训,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和了解,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2022年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在竞赛获奖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8项。2022年6月,中心选派队伍参加“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项;2022年8月,“杂交黄颡鱼抗菌肽基因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项目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四川赛区获省级二等奖1项;2022年8月,选派队伍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银奖1项、铜奖3项;2022年11月,选派队伍参加年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指导学生获第十一届“华文”师范院校师范生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测试一等奖。
2.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效果显著。中心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8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项,校级11项;学生参与论文发表,被SCI收录2篇,CSCD 1篇;学生参与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本年度示范中心固定人员34人,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数34人,其中正高级12人,副高级15人,中级7人,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实验中心师资队伍中年龄50岁以上7人,35-50岁21人,35岁以下3人,队伍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有利于实验中心的长期发展,是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本年度示范中心在队伍建设方面的举措有:
人才的引进与培养。2022年度共引进博士12人,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得到提升,柔性引进短聘博士6人。1人获内江市市中区乡村振兴优秀人才称号。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本年度示范中心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通过实验老师之间的交流及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探讨,提高了实验指导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此外,示范中心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教材、专业建设、师范认证等各级各类培训50余人次。
这些队伍建设的措施,给实验教学增添了许多新的实验内容,提高了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达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年度,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形成评价-反馈-持续改进闭环;修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三个专业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召开2022四川生物学基础教育教学研讨会。中心固定成员参与的“地方本科院校“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获 202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立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1门,申报省级线上一流课程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出版教材1部;新编写教材2部,专著1部;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大赛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走访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召集教科学、中学、教育局召开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交流会;圆满完成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工作,专家对专业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本年度荣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实现学校作为第一申报单位获省级科技奖零的突破;开展技术服务30余次,培训200余人次;获得纵向项目18项,新增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新增省科技厅项目7项,纵向到账经费160万元;横向项目34项,到账经费271.934万元,项目累计到账经费431.934万元,科研到帐经费、国家级和省级立项数量均位居全校第一;获批内江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获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批四川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 SCI论文15篇;鱼类病害公益检测获得了2023年国家及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相应疫病检测实验室备选资格;1人获内江市市中区乡村振兴优秀人才称号,5人次获内江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承办学术会议1次,实现成果转化4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本年度继续完善示范中心官方网站,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心师生可网上查询和下载实验课程网络资源。
在实验室开放运行方面,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对本科生实行全天候开放,支持了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如前所述的成绩,学生发表论文、获批专利情况良好。此外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经验的积累,积极编写实验讲义与教材。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本年度进一步完善了示范中心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多媒体课件建设工作。此外,示范中心对实验教师和学生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了安全教学零事故。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2022年培训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华文”杯师范院校师范生生物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测试等竞赛,与国内高水平院校广泛交流。
2、2022年7月14-15日在桐梓坝校区区行政楼317会议室组织召开四川生物学基础教育教学研讨会。来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内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外国语学校等30余家高校、教科所(室)和省内各中学的4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与四川省内兄弟院校、中学等单位的协调创新和交流合作。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2022年6月,示范中心固定成员科研创新团队研发的宽体沙鳅、中华沙鳅和花斑副沙鳅被列入四川省首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物种名录,内江师范学院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内江市人民政府官网、内江日报报道:此次内江师范学院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是对该校科研成果的认可,也为内江师范学院后续校-地、校-所联合开发养殖鱼类新品种及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ttps://www.neijiang.gov.cn/njs/bmdt/202202/09c52d343d4a4536b5d385ef80de318c.shtml)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无。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2022年5月示范中心喜迁新址,中心实验室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实验室面积由老校区的1500 m2增至4300 m2,场所条件也大为改善,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以及兄弟院校实验中心的建设成果,我们的实验教学运行经费投入制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健全;由于新校区搬迁,本年度未开展科普活动等。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国家、省、校级实验中心的建设,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定期到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视察,指导工作,每年春秋季两学期督导检查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同时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针对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年度发展思路。新校区的搬迁为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契机,下一年应借助示范中心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加强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同时通过项目申报等途径,争取更多经费,进一步完善中心硬件条件,提高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表1-1 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水生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江师范学院)
|
所在学校名称
|
内江师范学院
|
主管部门名称
|
四川省教育厅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abtdc.njtc.edu.cn/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
邮政编码
|
641199
|
固定资产情况
|
建筑面积
|
4300m2
|
设备总值
|
3000万元
|
设备台数
|
2926台
|
经费投入情况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
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96.0315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均须填写全称。
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张志勇
|
男
|
教授
|
示范中心主任
|
管理
|
博士
|
|
2
|
邹远超
|
女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博士
|
|
3
|
黄作喜
|
男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硕士
|
|
4
|
谢碧文
|
女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博士
|
|
5
|
张楠
|
男
|
教授
|
其他
|
管理
|
博士
|
|
6
|
李斌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7
|
陶敏
|
女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8
|
岳兴建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9
|
覃川杰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0
|
李华涛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1
|
袁万安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2
|
陈文年
|
男
|
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3
|
陈发军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4
|
黄泽金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5
|
熊小琴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6
|
王永明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7
|
李锐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18
|
王均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19
|
贺扬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0
|
李燕平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1
|
黎勇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22
|
王辉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23
|
肖小君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其他
|
技术
|
硕士
|
|
24
|
李兴霞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其他
|
技术
|
硕士
|
|
25
|
史晋绒
|
女
|
高级实验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26
|
李武
|
男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7
|
曹秀
|
女
|
副教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8
|
胡鹏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29
|
陈世喜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30
|
史庆超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31
|
吕云云
|
男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博士
|
|
32
|
付伟丽
|
女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33
|
彭慧娟
|
女
|
讲师
|
其他
|
教学
|
硕士
|
|
34
|
徐丹丹
|
女
|
讲师
|
其他
|
技术
|
硕士
|
|